現在您已經瞭解了影響WiFi速度的因素,讓我們看看聽起來很技術性的東西——但我們會讓它變得容易理解:WiFi 通道寬度。
是的,這聽起來像是技術術語,但如果您聽說過“20 MHz”或“40 MHz”或“80 MHz”,這就是他們所說的。
想像一下WiFi頻道,就像您的互聯網流量行駛的道路。
- 狹窄的道路(如 20 MHz)很容易變得擁擠。
- 更寬的道路(如 40 或 80 MHz)可以承載更多的汽車——或者在這種情況下,承載更多的互聯網數據。
所以基本上:
- 20 MHz = 窄道(速度較慢,但更穩定)
- 40 MHz = 中等寬度的道
- 80 MHz = 寬道(速度更快,但可能會遇到干擾)
問得好!
您可能會想,「如果 80 MHz 更快,我們為什麼不一直使用它?
原因如下:
| 通道寬度 | 速度 | 穩定性 | 干擾 |
| 20 MHz | 較低 | 非常穩定 | 非常低 |
| 40 MHz | 中等 | 穩定 | 中等 |
| 80 MHz | 高 | 可能下降 | 高 |
- 更寬的通道速度更快,但它們可能會干擾附近的其他WiFi網路(例如鄰居的網路)。
- 如果干擾過多,您的速度可能會下降,或者您的連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。
把它想像成一條有很多車道的高速公路...... 但如果每個鄰居都使用同一條高速公路,就會變成交通擁堵。
讓我們按頻段進行細分。 您不必成為技術專家 - 只需將其視為根據您居住的地方和您的設備可以處理的內容為您的WiFi 選擇合適的道路尺寸。
| WiFi頻段 | 最佳通道寬度 | 使用場景... |
| 2.4 GHz | 20 MHz | 您需要穩定性且需要相容舊設備 |
| 5 GHz | 20 MHz | 您處於人員密集區域或公寓 |
| 5 GHz | 40 MHz | 您需要更高的速度但希望減少干擾 |
| 5 GHz | 80 MHz | 您住在獨棟房屋中,鄰居較少且設備性能較好 |
| 5/6 GHz | 160 MHz | 您擁有一台Wi-Fi® 6/6E路由器,並且處於低干擾區域,同時設備也都是現代的。 |
關鍵要點:
- 更寬的通道更快,但並不總是更好。
- 目標是根據您的位置和設備,找到速度、穩定性和干擾之間的最佳平衡。
- 大多數現代路由器會自動為您選擇最佳寬度。 但了解背後的原理總是有益的。

